地震这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很大,人类对此束手无策,除了想措施提前预知,然后选择逃跑之外,别无选择。上午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.1级地震,有些网友说我从睡梦中惊醒,一会小区里就跑出许多人。
这是现代人遇到地震的反映,那么昔人遇到地震的时候会有什么反映呢?地震时众生的反映记载最详细的当属《聊斋志异》的作者蒲松龄。他专门写了一篇关于《地震》的文章。这一次地震发生在康熙七年,也就是公元1668年,戊申年。
这一次发生的地震震级是8.5级,能量是唐山大地震的7.8级地震的11倍之多。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地震“郯城大地震”。蒲松龄其时呆的地方不是震中,属于破坏性的地域,局面也十分凄惨。
人无法站立。人眩晕不能立,坐地上,随地转侧大家只顾逃命,连衣服没有穿的都许多,如果换成是平时,肯定会被人议论。面临大自然显示的威力,人们怕的连礼义廉耻都掉臂了,可看法震对心灵的震撼。视街上,则男女裸聚,竞相告语,并忘其未衣也。
突遇地震人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?清代历任沧州知府,赵州知府的陈忠平写了一首诗,纪录了昔人遇到地震的心理运动。鸡飞村犬跳,晓日共床摇。生死一悬念,尘心竟未消。地震对古代老黎民带来的伤害是庞大的。
甲申,忻、代、并三州言地震,坏庐舍,覆压人畜,忻州尤甚,吏民死者万九千七百馀人——《续资治通鉴·宋纪·宋纪四十一》这是发生在宋仁宗主政期间的一次大地震,一共死了一万九千多人,最后由侍御史程勘卖力前往赈灾。幸好程勘是一个干吏,迅速处置了受灾的老黎民,否则的话,不知道还要继续死几多人呢?其时这三州的老黎民已经露住陌头,衡宇完全倒了。
这一年也正是范仲淹、吕夷简、王曾斗的最猛的时候,也是朋党论最厉害的那一年。这个看过电视剧《清平乐》的应该都知道。天子的反映因为是天灾,所以发生地震,对天子的压力也很大的。古代科技不蓬勃,他们不知道是因为地壳和板块运动造成的,他们以为是天子治理天下欠好,所以才会降下灾祸的。
这个时候天子是很紧张的,特别是心怀天下的好天子。好比西汉的孝宣帝,有些人听到孝宣帝感受很生疏,可是一说他的名字,预计许多人都知道,他就是刘病已。《乌龙闯情关》中演绎过他的故事。他是一个好天子,他为了让老黎民避忌更容易才更名刘询,而且开创了孝宣之治,这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期,国力强盛、四夷宾服、经济繁荣、民生富庶。
他一看到天下地震,第一个反映就是检验自己,要求大家提意见,然后革新自己的事情。乃者九月壬申地震,朕甚惧焉。有能箴朕过失,及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,以匡朕之不逮,毋讳有司。
朕既不德,不能附远,是以疆域屯戍未息。今复饬兵重屯,久劳黎民,非所以绥天下也。
其罢车骑将军、右将军屯兵。——《资治通鉴汉纪·汉纪十七》遇到这样的好天子那是黎民之福。
但并不是每一个天子对地震都有这样的反映。昔人又是怎么明白地震的呢?昔人认为地震就是地震,地为什么要动呢?因为阴阳失衡。好比西周周幽王时期,三川地震,大臣伯阳父说:周将亡矣。夫天地之气,不失其序,若过其 序,民乱之也。
阳伏而不能出,阴迫而不能烝,于是有地震——《史记周本纪》在昔人眼中一直认为地震是由人祸引发的。这种看法从周朝一直延续到后世。好比宋仁宗与曾公亮有一番对话:帝问辅臣曰:“地震何祥也?”曾公亮对曰:“天裂,阳不足;地震,阴有馀。
”——《续资治通鉴·宋纪·宋纪六十五》固然他们这样说也是有目的。因为当曾公亮这样说后,宋仁宗继续问,谁是阴呢?臣者君之阴,子者父之阴,妇者夫之阴,夷狄者中国之阴,皆宜戒之——《续资治通鉴·宋纪·宋纪六十五》其时吴奎神补了一句,他说说白了阴就是小人太多了。宋仁宗一听就不兴奋了,这不是变相骂为政不力吗?实际上将天灾讲成是天罚,其实也是对皇权的一种微弱的制约方式。地震之后会怎么做?上面也聊到地震之后,朝廷会派人去赈灾,他们的赈灾不是为了体贴老黎民,而是防止发生社会动乱。
不外有些时候赈灾的力度也是蛮强大的。人户三人死者免租税一年,二人及伤者免一年,贫民死者给葬钱五千,伤者三千——《金史本纪·卷十三》这样的津贴在古代也算仁慈了,不外那钱能不能到达老黎民手中,那预计又是另一回事了。除了赈灾之外,自然就是研究地震了。
提到研究地震,所有人不约而同想到了一小我私家,张衡。这位东汉时期著名天文学家发现了候风地震仪,八条龙代表八个偏向,龙嘴中有龙珠,下面蟾蜍接珠子,如果龙珠掉下来了,说明哪一方就地震了。地震仪造好之后,履历了实践的磨练,准确地知道陇西地震。
不外这个候风地震仪不是用来预报的,而是用来让朝廷提前知道那里地震了,可以提前做好赈灾准备。因为陇西地震的消息传回来之后就是数天之后。这点时间差对于救灾来说也是蛮重要的,不外古代帝王对黎民的生死真正体贴的并不多,所以这个候风地震仪的意义就打折扣了。
这里说一句题外话,古代研究科学发现,或者医术等技术的科学家,这些都是他们的业余喜好,而不是主攻偏向。好比张衡是一个通五经,贯六艺,才高于世的大学者,名医华佗也是兼通数经的大学者。
知常容写过一篇关于华佗之死的文章《从208年曹操的选择中找寻华佗被杀的真正原因》内里提到曹操想杀他不是因为他的医术,而是他的学问和名士的身份。可见在古代科学史上留名之人都是天才中的天才。不外昔人认为这些都是奇技,非正道,不值得深入研究。当我们将这些列为兴趣喜好时,西方将这些看成本业,这精神投入之差异,使得清朝的科技比西方落伍许多了。
如果你想进一步相识更多关于古代地震方面的信息,头条搜索有“古代地震”,点击下方搜索卡片,搜索“古代地震”,就能找。